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工作>>正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20年03月25日 文章点击数:2031 【打印】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行动,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

     工作目标:持续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

     工作主题:提高提高再提高。

     工作主线:全面推进“四新”建设,持续深化新工科、新农科建设,积极推进新医科、新文科建设。

     工作重点:“三抓三促”,抓领导促管、抓教师促教、抓学生促学。

     工作发力点:抓教师、促教学。

     一、全面推进“四新”建设

     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思想、理念、理论、技术、评价、方法、标准、体系、文化改革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深化新工科建设。启动第二批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深化理念研究与实践探索。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优化工科专业设置。深化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等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组织形态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提质增效。加强资源条件建设,推进工程创新训练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共享型实习基地、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分批开展工学院院长和骨干教师培训。抓好紧缺人才培养,依托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储能学院、网络安全学院等,统筹推进关键核心领域人才培养。

    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紧扣时代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新实践和科技革命新进展,设立一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项目,分类推进文史哲、经管法、艺术、教育等领域新文科建设。强化价值引领,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深化与实务部门合作,继续办好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启动新闻实务、经管实务、文史哲等系列大讲堂。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持续深化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加强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推进外语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打造国际组织后备人才“蓄水池”,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支撑。

    持续推进新农科建设。召开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重要回信精神一周年座谈会,研究制定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设立一批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实现高等农林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意见,加快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新医科建设。实施新一轮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推动“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医学+”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印发《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设置指南》,建设国家教学案例共享资源库,支持长三角等区域医学院校加快建设新医科。研究制定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中医药教育传承创新发展。办好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覆盖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专业,实现“中医西医齐赛、医疗护理共比”。

    二、举办首届世界慕课大会

    把学习革命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率,激发教与学的活力。

    召开世界慕课大会。充分利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高校在线教学的经验,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慕课建设方案,让这次革命性的实验转化为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打一场“学习革命”之战,深入推进教育观念革命、课堂革命、技术革命、方法革命。促进更多高校课程在国际著名课程平台和更多国家平台上线。组建世界慕课联盟。发布《慕课发展北京宣言》。下好从并跑到领跑的战略先手棋,把首届世界慕课大会开成世界高等教育学习技术革命的大会,把大会办成世界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形态发生重大改变的标志会议,推动实现变轨超车。

    三、办好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敢闯会创”为核心要素,引领高校人才培养范式变革,提升学生敢闯的素质、会创的能力,建立新的人才质量观、新的教学质量观、新的大学质量文化。

    完善赛事组织持续发展机制。按照更全面、更国际、更中国、更教育、更创新的要求,做好第六届大赛各项筹备工作。立足大湾区改革开放前沿,汇聚世界高水平大学和顶尖专家,全面提高大赛国际影响力,努力把大赛办成全球最有影响的双创顶级赛事。

    持续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重温改革开放奋进之路,激发大学生“敢闯敢干”奋斗精神。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好国家级高校双创示范基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试点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深入开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导师示范培训。

    四、召开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推进会

    落实“四点一线一面”战略布局,加快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增强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共赢发展。

    召开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推进会。印发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若干意见,深入宣传解读文件精神,推广典型经验,全面动员部署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完善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六大机制,打造西北、西南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支点,推进高校集群发展,推进完善质量导向的支持机制,建立健全部际协调机制和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联席机制,建立东中西部高校全国性支援合作对接平台,推动高等教育创新综合平台建设,成立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快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高质量完成教育脱贫攻坚任务。精准把握收官阶段的新要求与新任务,认真抓好定点帮扶云南临沧工作落实,做好对广西都安县和贵州纳雍县调研指导、挂牌督战。组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团队对接(临沧、都安、纳雍、威县、青龙)脱贫需求。深入开展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提高受援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施医学教育精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继续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6000名左右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为基层输送高素质全科医疗人才。继续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推动西部高校应用慕课开展线上教学和混合式教学。

    五、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研制发布《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统筹抓好课程、课堂、教材和课程思政工作,发挥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召开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交流各地各高校工作经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先行高校,打造学校有氛围、课程有示范、教师有榜样、成果有固化的课程思政建设典型。在不同类型、不同性质课程中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和团队,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课程思政名课名师三级建设体系。及时总结提炼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设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项目,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六、持续推进一流专业“双万计划”

    应对产业和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要求,积极开展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建好建强一流专业,打造一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支撑载体。

    做好2020年度一流专业建设点遴选认定工作。加强对一流专业建设点的指导,总结经验,完善支持措施,持续推进条件建设,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建设质量。组织研究制订一流专业认证标准,引领一流专业建设。遴选认定3500个左右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做好省级一流专业推荐报送工作,推动各地完善专业建设三年规划。

    改进优化专业设置工作。把按社会需求办专业作为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前提条件,把落实国家标准作为专业建设的底线要求。完善专业申报网上平台,加强教指委对专业设置的咨询把关,开展高校专业设置负责人培训,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急需领域专业设置,避免大量重复设置“过热”专业。

    七、统筹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

    全面开展一流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深入推进“课堂革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推动课堂改革成为教育者的一场心灵革命、观念革命、技术革命、行为革命。

    完成首批“双万计划”一流课程认定工作,发布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名单。统筹规划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的持续建设,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金课”。

    大力推动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用。倡导国内课程平台横向联合,依托各类课程平台及联盟,开展教学交流研讨。加强慕课规范化管理,出台狠抓慕课建用学管推进新时代高校学习革命的意见,加强分类指导,建设线上“金课”,促进优质课程资源更加广泛共享,为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变轨超车”奠定基础,引领和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与课堂革命。

    开展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评选工作。根据《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管理办法》,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示范中心开展评估工作。

    八、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探索完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造就更多有家国情怀、人文关怀、世界胸怀的杰出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

    遴选认定2019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推动多样化探索,支持高校开展“三制”(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2020年基地申报工作。

    推动政策协同。完善拔尖计划2.0长效工作机制,实现部委协同、司局联动,做好拔尖计划2.0与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的衔接。

    推动交流共享。协调推进拔尖计划2.0工作交流、学术研讨和学生交流等,研发拔尖计划2.0信息平台,促进经验互鉴、资源共享。开展拔尖计划2.0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一批有质量有分量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九、全面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使卓越教学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文化。

    建强建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立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指导各省域、区域和行业性教师教学发展联盟机构建设,引导各高校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提升教学学术水平,打造追求卓越教学的质量文化。组织培训平台和有关高校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以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和方法、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推动实现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全覆盖、三年内教师全部轮训一遍。选树一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建立完善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制订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意见,推动高校以院系为单位,恢复设立或完善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实现基层教学组织全覆盖、教师全员纳入基层教学组织。推动高校制定完善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相关管理制度,提供必需的场地、经费和人员保障,由院长、高水平教授等担任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落实责任制,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探索推进“虚拟教研室”项目,以现代信息技术助推教学组织建设。

    选树一批新时代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教务部、本科生院),引领提升教务管理服务能力。构建高校图书馆服务新体系,推动图书馆融入本科教育全过程。

    十、完善部省校联动的基本工作制度

    强化组织动员,采取“部省司处共同发力、上下联动,各地各校同频共振、协作并进”方式,深入推进“质量革命”,引导各类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加强对直属高校的统筹指导工作。支持直属高校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国家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完成第十届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执行主席换届工作,完善咨询委员会建言咨政工作机制,发挥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战略咨询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以编制《教育部直属高校年度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为契机,推进科学数据分析,客观反映直属高校发展贡献与面临困难。探索直属高校多维评价分析,激发办学活力,引导直属高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做好直属高校“十四五”规划编制指导工作,引导直属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发展目标、重大举措,全面提升直属高校办学水平。

    办好全国高等教育年度工作会议。召开第29次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暨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分析研判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发挥大学报国强国的重要战略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教师潜心育人、学校风清气正,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召开2020年高教(厅)处长会。全面部署年度工作,指导各地各高校深入实施振兴本科教育行动方案,持续推进“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加强从严管理、从严治教,合力推进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三部曲”。部署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高教法执法检查报告要求,持续抓好改进落实工作。

    指导地方应用型高校和民办高校发展。以推进“四新”建设和实施“双万计划”为契机,加快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和城校共生,推出一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案例和一流专业。指导民办高校深化内涵建设,在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中支持民办高校建设,推动民办高校与企业多样化合作共建、多途径提升办学质量。

    十一、狠抓党建增强履职尽责能力

    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提升理论水平,加强政治建设,奋力担当高等教育强国报国的历史使命。

    凝心聚力建设“奋进支部”。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指示批示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强化工作实效,严控发文数量,提高发文质量,加强会议管理,落实会议计划。践行“一线规则”,打造高等教育司“百校千课”工作品牌,组织全司党员干部深入高校开展蹲点式调研、听课。弘扬奋进文化,夯实干部队伍能力基础,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努力打造高质量奋进队伍,营造“一想三能”“四会两商”温馨友爱的文化氛围。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有关通报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部党组《关于加强廉政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等。坚持集体领导,发扬党内民主,坚持“三重一大”制度,重大事项全部通过召开司务会集体决定。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推动警示教育常态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做好一流专业评审、“互联网+”大赛、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等廉政风险防控,构建以岗位为点、流程为线、制度为面的风险防控体系。

教高司函〔2020〕1号原文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塔石路519号 邮编:635000 联系电话:0818-2790045,0818-2790046
Copyright @ 2015 -2030 四川文理博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蜀ICP备06020089号